地质与钻孔应用软件
煤炭作为我国最丰富的能源矿产,是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煤炭产量也在持续增加,2023年煤炭产量达47.1亿t,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短期来看,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力量;中长期来看,在“双炭”目标引导和约束下,煤炭行业必将迈入减量化发展阶段,需要全面提升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水平,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基本现状
2016年以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投入下降,钻探工作量不断减少,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和新发现矿产地也在不断减少。2020年开始,随着煤炭资源勘查投入增加,钻探工作量、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和新发现矿产地呈现恢复增长态势;2016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提升,煤炭产量从2016年34.11亿t增加到2023年47.1亿t,年均增长4.76%,尤其是“十四五”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保持在40亿t以上水平,煤炭产量持续高位运行。
2016-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来看,随着中东部地区(含东北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将加速倒逼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西移,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主要区域,但随着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产煤省(区)高强度开发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储量将不断减少,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也将明显下降,亟需加大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强度,尤其是传统产煤大省煤炭资源勘查强度,确保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我国各地区规模以上煤炭产量情况
二、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炭勘查投入低
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投入仍处于低位水平,煤炭资源勘查强度和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不匹配,导致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精细化程度也难以有效提升,现有煤炭资源勘查水平难以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等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2、优质煤炭资源少
我国不同种类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在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中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相对稀缺,部分稀缺炼焦用煤只能依靠国外进口,虽然我国在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但优质煤炭资源不足将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3、伴生资源开发难
我国有超过80种矿产资源与煤系共伴生或直接相关联,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涉及多相多场复杂耦合作用,开采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极易诱发动力灾害,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气窜等次生灾害,影响煤炭资源安全开采。
4、生态环境约束强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高强度开采极易引起地表塌陷,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煤矿产生的煤矸石在堆存过程中极易产生自燃、滑坡等事故。
5、安全生产压力大
我国煤炭资源埋藏深、赋存条件复杂,安全隐患风险相对较大,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开采条件持续恶化,安全生产风险日趋严峻。
三、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对策措施
1、加大煤炭资源绿色精细勘查
全面应用绿色勘查技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投入,科学划定煤炭资源勘查的重点区、接续区、储备区,鼓励企业做好生产矿井及周边区域资源勘查。
2、推动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
积极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研发重大灾害智能预测预警技术,积极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3、探索煤与共伴生资源协同开发
加大煤与共伴生资源勘查力度,建立健全煤与共伴生资源矿业权管理办法,合理确定煤与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业权的设置时序与管理要求。
4、强化优质稀缺资源勘查开发
重点开展炼焦用煤勘查与资源潜力评价,科学制定优质稀缺资源保护性开发规划,强化优质稀缺煤炭资源开发管理,避免稀缺煤炭资源浪费。
5、提升矿区资源多元利用水平
加强煤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煤矸石、矿井水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盘活矿区闲置资源价值,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煤矿存量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
结语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期来看煤炭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兜底保障作用也不可替代,煤炭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随着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加快发展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破解煤炭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面临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煤炭工业新格局。